摘要:近日,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华南防汛形势严峻。极端性降雨的成因是什么?今年汛期有什么特点?对此,6月21日,南都、N视频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
近期,航天器退役后如何优雅谢幕?这只“太空大风筝”可以助力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华南地区防汛形势严峻。极端降雨的原因是什么?今年的汛期有什么特点?就此,6月21日,杜南和N视频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徐小凤。他介绍,今年华南前汛期持续降雨的气候特征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正在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他提醒说,极端的干旱和洪水很容易发生。华南降雨后,要注意出现可能出现的干旱以及台风的影响。
6月21日,在广东韶关市曲江区张世镇铁厂村,消防救援人员转移被困群众。新华社
极端降水与赤道、中东和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
杜南记者了解到,受近期强降雨影响,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水位6月18日止跌回升。19日,西江发生2022年第4号洪水,北江发生2022年第2号洪水。珠江流域再次形成大洪水。
徐小凤告诉南都记者,今年华南的汛期与往年不同,特点明显。今年华南前汛期降雨从3月24日开始,比常年(4月9日)偏早16天。截至6月20日,华南前汛期已持续89天,较常年偏多3天,累计雨量大,暴雨天数多。
此外,华南汛期以来,闽、粤、桂、琼四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增加32.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最高年份为1973年。其中,广西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福建为历史第三多。
“今年前汛期降水呈现前少后多的特点,阶段性明显。”徐小凤告诉南都记者,进入汛期以来,华南前汛期降水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特点。其中,4月3日至5月9日为降水相对偏少期,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7.9%;5月10日至6月20日,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6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对于此次极端降雨的成因,徐小凤向南都记者指出,2022年华南前汛期持续降雨的气候特征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正在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这次拉尼娜事件始于2021年秋季。“今年是连续第二个拉尼娜年,目前衰减缓慢,逐渐加强。”他解释说,这为今年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和中国雨季提前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
强降水是最近严重水灾的主要原因。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消息,6月17日以来,广西北部和东部、广东北部和西部沿海、福建北部、浙江西部和南部、江西中北部和西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湖北南部、贵州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100-250毫米,广东韶关、清远300-400毫米,广东清远500-743毫米。
徐小凤介绍,福建、广东、贵州、邛崃四省16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超过月极值,其中广东韶关(286.4mm,6月19日)、福建松溪(225.6mm,6月18日)、广西龙胜(166.9mm,6月4日)打破当地建站以来最大日降雨量记录;海南琼海(251.2mm,5月1日)、广东平原(170.2mm,5月27日)等四站突破春季极值。
"极端降雨的频繁出现导致了灾害的加剧."徐小凤表示,五星五子棋直播被迫掉线也是近期严重水灾的主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近日,江西爆发洪涝灾害,广
在广东清远,由于持续的强降雨,清远的河流水位持续上涨。清远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8时,全市共有25个水文站超警,8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北江清远段超警戒水位。
除了内涝灾害,徐小凤还表示,强降水导致珠江流域多条河流超过警戒水位,对交通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华南持续强降雨趋于结束。
杜南记者注意到,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国南方的持续强降雨趋于结束。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还披露,22日,广东省强降水过程将结束。
徐小凤提醒,后续仍需关注天气变化的影响。他介绍,预计6月22日至30日,北方降雨较多,华南、江南等地降雨减弱。虽然华南的强降雨即将结束,但全国范围来看,雨季仍处于初期,江南、江淮、华北、东北、西南、西北等地仍需多加警惕。
徐小凤介绍,从常规情况看,极端旱涝容易发生,前期降雨多,后期抗旱。根据目前的天气气候来看,时空异常明显,后期出现极端天气的概率增大。
分析认为,极端降雨天气容易造成旱涝分布不均,在防洪的同时要注意防旱。华南降雨后,需要防范出现,可能出现的干旱,同时也要注意台风的影响。江南、江淮、华北、东北等地降雨将陆续开始,也需要加强预警防范。
“另外,这次洪灾正值早稻的花期,后期对农作物和粮食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应该是关注"徐小凤说的。